中外Z世代在成都迎来体育社交时间

2023-08-08 07:06: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8月4日晚的大运村文化集市上,亚历山大·布拉特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显眼包”。这位身高超过190厘米、高鼻梁深眼窝的摩尔多瓦赛艇运动员头戴黑色东坡帽,身穿一袭白色宽袖长袍,手摇一把折扇,款步走在充满中国风的文化集市街头,遇到有人向他打招呼时,他还会回以刚刚学会的抱拳礼。每天从赛场回到大运村后,他都会和中国志愿者一起到村里的文化体验中心和集市上逛逛,体验书法、年画、中国功夫等中国传统文化。

来到成都前,宁波大学的古巴留学生雷纳多·亚历杭德罗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成都大运会的羽毛球比赛场馆,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一起,为场上的印度尼西亚选手大喊“Fighting”(意为“加油”——记者注)。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的组织下,他和另外149名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韩国等国家的大学生一起来到成都探访大运文化。在羽毛球比赛场馆观赛时,刚好有印尼选手上场,雷纳多的印尼新朋友调动气氛,组织大家一起为选手加油。

7月28日起,成都正式进入大运会时间,来到成都的世界各地青年也迎来体育社交时间。在赛场内外,关于“朋友”的故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相关资料图)

体育让世界青年相聚

提起在成都大运会获得两枚武术项目金牌的印尼选手南迪拉·玛瑞斯卡,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马苏德·莉娜·艾特就无比兴奋。从相隔万里的北非来到中国成都,莉娜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她慕名已久的偶像。当偶像从社交媒体的视频中“走出来”,真正来到自己身边,莉娜迫不及待地和南迪拉打起招呼。“我和她同场竞技,向她请教武术的技法,还和她合了影。”和喜欢的运动员成为朋友,对莉娜来说是件“天大的事”。

印度女子乒乓球选手拉达普丽雅·高尔把遇见如此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运动项目的选手比做一种“疯狂的体验”。“赛事水平非常高,我学习了很多,我们经常会在比赛后交流彼此采用什么打法,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促进。”虽然在比赛中半程止步,但回到选手休息区,她遇到了她的朋友、来自韩国和泰国的选手,卸下压力的几个女孩默契地开始又唱又跳,把比赛场馆跳成了派对现场。

体育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扮演的角色有目共睹。“大运会的宗旨就是‘提高全球大学的体育水平,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一项体育运动有统一的技术、规则,体育精神、文化一脉相承,它可以超越语言、肤色、文化的差异,在国际赛场上成为各国和地区青年相互交流、交友的手段。”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薛文婷表示,除了在比赛的过程中彼此学习、促进,体育参与者在比赛前后也会不断拓展社交。她留意到,中国羽毛球选手谭强在和巴西选手比赛后,送给对方一双球鞋。“体育场上的交手会延伸到场外的交流,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中都蕴含体育精神中‘友谊’这个关键词”。

“朋友”是大运会“最强周边”

一旦聚集在一起,年轻人的社交派对就开始“自动加载”。除了运动成绩这个主要目标,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成为许多年轻人热爱“收集”的“大运周边”。

芬兰撑杆跳高运动员乌尔禾·库扬帕把“与子同袍”演绎得淋漓尽致,不过和他“同袍”的是一位巴西800米赛跑选手。一起在大运村体验了土陶制作后,乌尔禾和他的巴西朋友交换了代表团T恤和联系方式。“这是我第一次换到巴西代表团的衣服,它会让我记住这次比赛的美好回忆。”穿上印有巴西字样的衣服走在大运村里,乌尔禾不断地被来往的大学生当作巴西人,“我会给他们解释,T恤来自我的巴西朋友”。

大运村里交友的“信物”五花八门,其中徽章最为常见。中国女孩胡瀚月是成都大运会交通调度中心志愿者,她经常遇到来换徽章的各个代表团的成员。她的证件挂绳上密密麻麻地挂着近20枚徽章,其中一枚来自一位巴西朋友,是胡瀚月用一枚长城徽章换到的。

哪怕是电梯里偶然听到的两句对话,都能让“社牛”凑上“热闹”。在电梯里听到两位陌生运动员有比赛后,德国赛艇选手里查德·尼基塔·莫尔和队友立刻表示要去观赛并为他们加油。不一会儿,他果然坐上了观众席,为新朋友呐喊。看到新朋友获得了金牌,他激动得冲进运动员休息室为他庆祝。“我们约好了,他也会来看我们的赛艇比赛。”里查德还透露了一个社交“秘诀”,“餐厅是个交朋友的好地方。我们会在餐厅环顾,看到没见过的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我们就坐到他们旁边,和他们边吃边聊”。

大学生之间的话题离不开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里查德在德国学习医学专业,“我和一位新加坡运动员聊天时发现,德国和新加坡的医学专业学习的课程就不太一样”。因为大家都是学生,他们还在一起讨论如何把学习和专业运动都做好。高茶媚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越南留学生,也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组织的百余名探访大运文化的学生之一。学习传媒专业的她很想留在中国工作,和同来探访的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交流后,她收获了很多建议,“他们建议我除了上专业课,还要在网上自学一些软件的使用,对以后的工作会很有帮助”。

在薛文婷看来,体育有很多外延的意义,这些意义同样重要。“它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手段。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让他们更加注重交流和交往,他们对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充满好奇,也更乐于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

足不出“村”也能享受世界文化盛宴

左手提着刚做好的香包,右手拿着中国结、皮影和熊猫玩偶,头戴顶着两个熊猫头的发箍,巴基斯坦女孩拉赫曼·阿姆图伊在大运村里的互动体验区收获满满。尽管没有在跳远赛场上赢过比赛让她有些沮丧,但这并不妨碍她享受体育、文化和交友带来的乐趣。最近她和一个中国女孩、巴基斯坦代表团随员几乎每天都在一起,不仅学会了“你好”“雄起”,还会自称“巴铁”。

不同于其他赛事,大运会更注重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构建丰富的社交场域和文化交流平台。在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里,除了基本的食住行保障,赛事组委会还专门设置了主题晚会、互动体验区、文化集市等,供大学生运动员体验各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休闲娱乐,这片区域堪称大运村“村口”的社交中心。

成都大学的张诗苗是大运村互动体验区年画体验室的讲解志愿者,每天要为上百位前来体验的国内外代表团成员讲解,并帮助年画传承人指导外国友人拓印年画。她发现,比起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年画的历史,很多外国人对年画的含义更感兴趣,“他们想把自己做好的年画带回去送给家人、朋友,有个印度男孩两天在这里制作了6幅年画,还让我们帮他写上他的中文名字”。张诗苗清晰地记得,他要把一幅画着寿桃和聚宝盆的年画送给家人,还要送一幅画着老虎、写着“虎虎生威”的给朋友。

文化交流在谈天说地中悄然发生。来自摩尔多瓦的亚历山大也给在大运会遇到的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葡萄和葡萄酒之一,我们那里大约80%的人都会自己酿酒,包括我自己,我家里每年都会酿大概200升到400升葡萄酒”。越南的高茶媚则建议新朋友到自己的家乡去旅游。“如果你想到芽庄看海,最好夏天去;不过如果去别的地方,可以等到秋天天气凉快一些。”喜欢大海的她也收到了一位同行的青岛大学生的邀请,在越南从没看过雪的她还想去中国东北看一场真正的大雪。

整个成都都因世界各地青年的到来而热闹纷繁。一些运动员结束比赛后打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街头加入广场舞队伍,到火锅和串串店大快朵颐,甚至到各色店铺去“淘货”……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热情带到哪里。

青春的派对过后,有许多情感和故事将得到沉淀。亚历山大去过10余个国家参加比赛,比起结识很多朋友,他更想交一些可以长长久久的朋友,“我们可以聊聊比赛,我也可以给他们多讲讲我的国家”。

张诗苗对一位小她1岁的阿曼选手印象深刻。“年画老师平时一般站着指导大家,阿曼弟弟看到老师站着教他,赶紧说让老师坐下来。”张诗苗被阿曼选手的礼貌和真诚所打动,还和他约定去看他比赛,虽然因为志愿讲解的时间冲突没去成,但她在网上关注了他的成绩。“后来阿曼弟弟来互动体验中心体验其他非遗项目,正好从我背后看到了我,拍了我一下之后又藏起来,要吓唬我。”得知阿曼选手因为在跑道上摔倒而没有取得好成绩,张诗苗询问他有没有受伤,告诉他“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我们是朋友了,除了去讲解我们的文化,也要去关心他、鼓励他。”

8月8日,为期12天的成都大运会将落下帷幕,但属于年轻人的故事未完待续。阿尔及利亚的莉娜学着用汉字在折扇上写下“祖赫拉”,这是她姑妈的名字。折扇将和莉娜一起回家,被送到姑妈手中。中国的胡瀚月胸前那些来自德国、卡塔尔、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徽章,都将被她一一珍藏。越南的高茶媚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文化体验区请书法老师写了一幅字。“我希望未来能在中国工作,事业有好的发展,老师就帮我写了‘大展宏图’。”她已经把这幅字挂在了卧室墙上,“希望它的寓意能激励我实现愿望”。

本报成都8月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